生活在吉安,爱上麦地网!
  • 1

[庐陵茶座] 吉水县盘谷镇谷村:文脉绵延

 
连麦知身边事 发表于 2024-6-7 1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17 2
“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在吉水县盘谷镇,有一个耀眼的千年古村——谷村,这里诗书传家,人文蔚起,曾孕育出1名状元、78名进士、115名举人、95名贡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一座古村 绵延千年

漫步谷村进士文化展示馆,只见门头高悬“中国进士第一村”牌匾,后方“仰承苑”3个大字赫然入目。馆门楹联上黑底鎏金的刻字遒劲有力——“入苑开心忆昔达人分国事,登楼放眼看今胜地蔚家风”,仿若历史的荣光汇聚于此。

谷村进士广场一旁,树木吐翠,虬枝峥嵘。一条百米长廊,墙上刻满了谷村科举以来的进士名录,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考上大学的学子名单,历史的长卷在此铺展。
广场内的古戏台又名“雅观楼”,两侧有楹联曰“看戏中情胜读十年书,悟台上理能知千古事”。台下两侧李邦华、李元鼎、李中、李振裕、李日宣、罗洪先6位先贤雕塑分别伫立。

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1).jpg
谷村进士广场一旁的长廊。芦国晨/摄

跟随盘谷镇宣传委员阙小华的讲解,记者在谷村探访最突出的感觉,一是“大”,二是“多”。

究竟有多大?据清乾隆年间所撰《谷村记》载:“谷村,在吉水县西,离城六十里,乡属同水,都列六一,山环水抱,中间十余里,聚址而居,千数百烟,中间一墟,分为上下两节……自七世祖祖尧公卜居斯地以来,子孙众多,分属各地,十里之遥,一本之亲,比屋相连。”

历经千余年发展,谷村村落规模之大令人仰羡。今日村庄方圆5公里,人口过万,村内屋宇相连,古建成群,气势恢宏,至今保留古屋、古塘、古树等历史古迹数百处。

再说“多”。谷村书院多,有桂林书院、文蔚书院等12所;进士多,“父子进士”“兄弟进士”“一门同榜进士”等科举盛况屡见不鲜;著作多,据不完全统计,谷村自宋至清末有著述者71人,有著作150余部;诗文多,自宋至清,有近百名名臣大儒与谷村人士有诗书往来,至今保留300余首颂谷村人文雅事的诗歌,其中不乏朱熹、张栻、杨万里、文天祥等先贤名流。

对于一个村庄而言,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谷村之幸、村民之幸。

“明代状元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孩子们很喜欢听这段故事。”原盘谷小学校长李顶生说。

在修葺一新的罗洪先状元旧居,不时有学子慕名前来研学旅行。在古色古香的李振裕故居,青砖黛瓦马头墙,游客欢笑声频传。

田间、村道皆是闲庭漫步的好去处,年轻男女常身穿汉服、旗袍、马面裙等“新中式”服饰在谷村拍摄短视频。

古遗迹、村落布局等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的“形”,是延续乡愁文脉的重要载体。2022年,吉水县启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程,将谷村列为核心示范村落,因地制宜建设谷村进士文化展示馆、罗洪先和李振裕故居等主题功能空间,形成留住乡愁、保存记忆的文化场所。

一种基因 代代相传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讲求诗礼传家。谷村正是勤耕重读、修身治学的文化理念之存照。

谷村李氏《家规》规定:“于本支乡试者,每人助路费钱二吊文;院府县三试,每人助卷钱二百文。”由此催生出谷村的“功名竞赛”,各个派、房、支之间形成了竞相读书求学、为官入仕的良好风气。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李邦华就是一众“田舍郎”中的佼佼者。他在田野放牧与读书中度过童年,踏上科举之路,一展才华。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只白鹭,初时在田间与牛为伴,食草嬉戏,而后振翅高飞,直上云霄。

李邦华的事迹被记载在《谷村仰承集》中,如春风化雨,激励着一代代谷村人。谷村不仅注重家族族谱的留存,更对家族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整理与修纂,将历代名流的功绩传颂后世,汇编成《谷村仰承集》。

“这部珍贵的村史,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谷村的历史文化,还补充了正史、文集记载之不足,对保护和传承古代宗族组织管理、乡村文化习俗和地方历史遗迹具有重要意义。”盘谷镇党委书记王海清说。


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2).jpg
谷村乡贤合影。芦国晨/摄

崇文重教的传统为谷村培养了大量贤达名士,他们不仅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学识,更将延续家族科举事业和维护家族平安兴旺视为己任。

盘谷镇人民政府于2021年成立乡贤联谊会,将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结合,以谷村仰承苑内的乡贤工作室为驻点,汇聚乡贤力量,共商村内事务。

为弘扬谷村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乡贤联谊会成立了奖学助学协会,对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和为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表彰。

2023年8月,乡贤联谊会捐款40余万元奖助师生,并召开高考学子座谈会,为考取重点大学的学子送上祝福与奖励。

此外,盘谷镇人民政府和乡贤联谊会还提供“点单服务”,对全镇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整理成需求清单,形成学生点单、乡贤接单的服务机制。

曾经有年纪小的学生提出想要一个奥特曼玩具。“大家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当时在我们这里是买不到这种小玩具的。”乡贤联谊会副会长肖凯说。这个看似与奖学助学无关的愿望也得到乡贤的积极响应,很快就有乡贤认领并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愿望。“我们买玩具给他们,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一直有人在关心他们,也是激励他们向上生活的一种方式。”

一种灯彩 观照古今

龙年春节,吉水县进士文化园一片欢腾。身穿金黄色服装的村民手持龙头鱼身的鳌鱼灯,灵活地挪步跳跃、变换走位,时而似鲤鱼戏水,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似彩绸飞舞。霎时间,锣鼓声、击掌声此起彼伏,喜气洋洋。

鳌鱼灯为谷村独有,是李氏族人的骄傲,当地有谚曰:“谷村一千烟,代代鳌仔灯。”作为谷村独特的传统灯彩活动,鳌鱼灯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李邦华后人、年过六旬的李小羊是第十七代传承人。

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3).jpg
鳌鱼灯表演。肖康/摄

关于鳌鱼灯,李小羊讲述了一段传奇故事。

1638年,兵部尚书李邦华为全心治军,毅然遣家眷返回吉水谷村老家。朝廷感其忠心,赏赐鳌山灯彩一套,由李邦华家眷归家玩赏。因此,其中流传至今的鳌鱼灯有鲜明的宫廷灯彩特征。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帝于煤山自缢。李邦华入文信国公祠,祭拜同乡先贤文天祥后自缢殉国,留下一首绝命诗——“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李小羊在17岁时第一次现场观看了鳌鱼灯表演。锣鼓声一响,李小羊的视线便被灯下跳跃的表演者所吸引。他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和发力点,不知不觉间贴近了队伍的尾端,模仿起他们的脚步和动作,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鳌鱼灯“游”到哪个村口,他便跟到哪个村口。

从儿时观赏到拜师练习,从队伍末端到挑大梁的领头位置再到非遗传承人,舞遍了麒麟、狮子、鲤鱼、黄龙4种瑞兽的队形,李小羊才明白师父李国运口中的“鳌要溜,麒麟要柔,狮要踊,龙要卷”。而这一舞,就是45年。

打鳌鱼灯,收益不多流汗不少,为何还要苦苦坚守?

“鳌鱼灯是流动的文化、活化的历史,一定要将谷村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绝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代……”李小羊淡然一笑,轻轻捂住疼痛的右腿,一瘸一拐地走向鳌鱼灯,认真拂去浮尘,好像在整理一件心爱的艺术品。

每逢节假日,盘谷镇人民政府都在进士文化园、盘谷中心小学内举办鳌鱼灯灯彩舞蹈活动,专业队伍携鳌鱼灯入场,以舞步形式展现“鲤鱼跳龙门”的过程。

如今,在吉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扶持下,田间地头、公园校园、社区景区,处处活跃着鳌鱼灯的身影。

文化浸润乡土,新风吹拂心田,庐陵大地上的千年谷村正重现芳华。



来源:当代江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吉弟高中
2024-6-7 15:36:30 来自手机
回复 0
三郎就是盘谷的,全国科举文化第一镇
2024-6-7 23:24:09 来自手机
回复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声明|隐私政策|小黑屋|手机版|下载麦地网到手机|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赣ICP备07002050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admin@maidi.me  市长热线:12345

GMT+8, 2024-9-20 17:39 , Processed in 0.07814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