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吉安,爱上麦地网!
  • 9

梅冈古村的房子

 
弟弟打车 来自: 广东
环境不错,适合修心养生
祠堂“黄门给谏”有点费解,一个是“给”字不是繁体,二是“黄门”一般是指宫内的太监---黄门吏、黄门给事 是太监的大小头目,白居易《卖炭翁》里还有“黄衣使者白衫儿"-----“黄门给谏“,不明白是何意
2021-5-1 14:14:52
回复 1 0
庐陵小伙 来自: 中国
城里人表示非常羡慕
2021-5-2 01:51:42 来自手机
回复 1 0
弟弟打车 来自: 广东
弟弟打车 发表于 2021-5-1 14:14
环境不错,适合修心养生
祠堂“黄门给谏”有点费解,一个是“给”字不是繁体,二是“黄门”一般是指宫内的 ...


哇,放大祠堂照片还看到新写对联**监军家“
我的个乖乖,黄门本是指皇宫里的太监机构,而宋明皇帝又喜欢派自己宠幸的太监做监军。。。
朱祁镇、土木堡、王振、瓦刺、夺门之变。。。一串串的历史事件人物跟黄门关联
2021-5-2 18:32:59
回复 0
zhw1013 来自: 江西
三省斋主人

作者:王茂玉 来源:井冈山报 字数:1546

乾冈村忠爱堂http://szb.jgsdaily.com:9999/epaper/jgsb/html/2012/12/18/06/06_35.htm◆王茂玉文/图

在青原区富田镇王家祠堂诚敬堂内,有一块明朝嘉靖皇帝钦赐的“黄门给谏”牌匾。说到该匾的来历,却与泰和明代的一位叫王鸣臣的进士有关。
王鸣臣,号阳冈,泰和县万合镇乾冈村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王鸣臣出身贫寒,家中有兄弟六人,王鸣臣排行老三。其母颜氏还在怀王鸣臣的时候,父亲王国赐便携老扶幼从梅冈来到乾冈村立业开基,所以在当地,便有王鸣臣“脉自梅冈、生在乾冈、开基锦冈、葬在凤冈、文号阳冈”的轶事。

也许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鸣臣自小便表现出天资聪颖,英敏好学。十载寒窗,苦读经史,寒研诗章。受父亲的熏陶,王鸣臣对文天祥等庐陵先贤极为崇敬,推崇庐陵文风正气。王鸣臣少年得志,十五岁便先后高中举人、进士,后留任朝廷,被任命为户科都给事中。王鸣臣虽为七品小言官,但他“位卑不敢忘国忧”,始终以清廉刚正的道德操守立身处世,不阿谀奉迎,不见风使舵,铮铮铁骨,光明磊落地处世为人。由于他直言敢谏,屡屡弹劾严嵩,严嵩对其颇有戒心,“畏科道之多言也”。后严嵩指使赵文华等人将其陷害,是故借京察之名铲除异己,予“都给事中王鸣臣等六人为不及,各杖四十。”严嵩倒台后,王鸣臣官复原职,受到重用,先后历任户、礼、刑、工部给事,奉敕监军,记验宣大辽蓟边功,丙辰春闱考试官,四川佥事,贵州布政使司左参政等职,赐进士第,大中大夫,资质少尹。为褒奖王鸣臣一生为官清廉,忠清直谏饬纲常、兴国邦、安边疆的历史功绩,明世宗嘉靖皇帝在其致仕时,钦赐“黄门给谏”牌匾,诰封梅冈王氏为“青锁监军”家,以励王氏族人诗礼传家,忠清直谏,匡扶社谡。

“黄门给谏”牌匾本为泰和梅冈王族乾冈村的独有至宝,而诚敬堂则是与梅冈同源同脉的青原区富田王氏宗祠。乾冈祠堂的悬牌“黄门给谏”怎么会飞进诚敬堂呢?这还得从当地一句顺口溜说起。
相传明清时,在吉安庐陵富田一带,到处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匡家匡娘娘,文家出了个文天祥,王家有座大祠堂”,这个大祠堂就是吉安市境内最大的诚敬堂,长82.3米,宽44.3米,总面积为3645.89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彰显了富田王氏兄族的富庶。

不料时至清朝年间,访祠“树大招风”,遭到劫难。一天,时任吉州知府的汪太爷到富田一带视察民情,听到小孩唱前面的顺口溜,则有意考察一番诚敬堂。当见此祠规模特大,前后五栋,当头牌匾为“枢密院”,还未进祠内察看就勃然大怒,心想王家未出大官,竟财大气粗建此大祠,有违典制,当即下令拆除。于是,次日上午汪知府就亲自督阵,至傍晚快拆完前面两栋。

其实,富田王氏当日建大型祠堂的本意是,仅为展示王氏家族在当地“人丁兴旺、生意亨通、财源茂盛、文风蔚起、建祠蓄气、以励后人”的愿景。但无论怎样解释,汪知府全不理会。王氏族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有识之士建议快请梅冈王氏兄弟帮忙,于是派坐骑飞往梅冈。天色将晚,两族兄弟合商良策,遂决定以明朝嘉靖皇帝敕封乾冈王鸣臣“黄门给谏”牌匾救驾,必然相安无事。当即前往六里外乾冈卸下该村忠爱堂“黄门给谏”牌匾装进马车,十万火急返回富田已是深夜,将“黄门给谏”挂在诚敬堂第三栋横梁。次日上午,汪知府继续督工拆祠,这时族人持笑脸相迎,巧请汪知府拆祠之前入祠看个究竟。当汪知府抬头一见明朝嘉靖皇帝手书的“黄门给谏”牌匾在顶方,且周围布满蜘蛛网,立即六神无主,连忙下跪说:“微臣罪该万死,恭请先朝皇帝谅解”。还责怪富田王氏族人怎不早通报,造成误会,当即下令民工全部撤走。至此,富田王氏诚敬堂保持后三栋至今。

通过这一变故,梅冈本仁、富田诚敬两堂兄弟更加情深似海。每年冬至,都要联合举行祭祀,两堂轮流坐庄主持。祭祀之日前,不论早到晚到,双方均以火把照明迎接,再配以乐器,以表亲热,并以200吊铜钱,互相赠存,作为传家之宝。此一风俗,沿袭到民国28年方才终止。

2021-5-4 07:43:33 来自手机
回复 1 0
zhw1013 来自: 江西
一时兴起网上找的。
2021-5-4 07:44:01 来自手机
回复 0
凯歌嘹亮 来自: 江西吉安
弟弟打车 发表于 2021-05-01 14:14
本帖最后由 弟弟打车 于 2021-5-1 14:22 编辑

环境不错,适合修心养生
祠堂“黄门给谏”有点费解,一个是“给”字不是繁体,二是“黄门”一般是指宫内的太监---黄门吏、黄门给事 是太监的大小头目,白居易《卖炭翁》里还有“黄衣使者白衫儿"-----“黄门给谏“,不明白是何意

我也弄不懂,要问师文前辈
2021-5-4 08:09:14 来自手机
回复 0
凯歌嘹亮 来自: 江西
zhw1013 发表于 2021-05-04 07:43
三省斋主人

作者:王茂玉 来源:井冈山报 字数:1546

乾冈村忠爱堂http://szb.jgsdaily.com:9999/epaper/jgsb/html/2012/12/18/06/06_35.htm◆王茂玉文/图

在青原区富田镇王家祠堂诚敬堂内,有一块明朝嘉靖皇帝钦赐的“黄门给谏”牌匾。说到该匾的来历,却与泰和明代的一位叫王鸣臣的进士有关。
王鸣臣,号阳冈,泰和县万合镇乾冈村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王鸣臣出身贫寒,家中有兄弟六人,王鸣臣排行老三。其母颜氏还在怀王鸣臣的时候,父亲王国赐便携老扶幼从梅冈来到乾冈村立业开基,所以在当地,便有王鸣臣“脉自梅冈、生在乾冈、开基锦冈、葬在凤冈、文号阳冈”的轶事。

也许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鸣臣自小便表现出天资聪颖,英敏好学。十载寒窗,苦读经史,寒研诗章。受父亲的熏陶,王鸣臣对文天祥等庐陵先贤极为崇敬,推崇庐陵文风正气。王鸣臣少年得志,十五岁便先后高中举人、进士,后留任朝廷,被任命为户科都给事中。王鸣臣虽为七品小言官,但他“位卑不敢忘国忧”,始终以清廉刚正的道德操守立身处世,不阿谀奉迎,不见风使舵,铮铮铁骨,光明磊落地处世为人。由于他直言敢谏,屡屡弹劾严嵩,严嵩对其颇有戒心,“畏科道之多言也”。后严嵩指使赵文华等人将其陷害,是故借京察之名铲除异己,予“都给事中王鸣臣等六人为不及,各杖四十。”严嵩倒台后,王鸣臣官复原职,受到重用,先后历任户、礼、刑、工部给事,奉敕监军,记验宣大辽蓟边功,丙辰春闱考试官,四川佥事,贵州布政使司左参政等职,赐进士第,大中大夫,资质少尹。为褒奖王鸣臣一生为官清廉,忠清直谏饬纲常、兴国邦、安边疆的历史功绩,明世宗嘉靖皇帝在其致仕时,钦赐“黄门给谏”牌匾,诰封梅冈王氏为“青锁监军”家,以励王氏族人诗礼传家,忠清直谏,匡扶社谡。

“黄门给谏”牌匾本为泰和梅冈王族乾冈村的独有至宝,而诚敬堂则是与梅冈同源同脉的青原区富田王氏宗祠。乾冈祠堂的悬牌“黄门给谏”怎么会飞进诚敬堂呢?这还得从当地一句顺口溜说起。
相传明清时,在吉安庐陵富田一带,到处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匡家匡娘娘,文家出了个文天祥,王家有座大祠堂”,这个大祠堂就是吉安市境内最大的诚敬堂,长82.3米,宽44.3米,总面积为3645.89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彰显了富田王氏兄族的富庶。

不料时至清朝年间,访祠“树大招风”,遭到劫难。一天,时任吉州知府的汪太爷到富田一带视察民情,听到小孩唱前面的顺口溜,则有意考察一番诚敬堂。当见此祠规模特大,前后五栋,当头牌匾为“枢密院”,还未进祠内察看就勃然大怒,心想王家未出大官,竟财大气粗建此大祠,有违典制,当即下令拆除。于是,次日上午汪知府就亲自督阵,至傍晚快拆完前面两栋。

其实,富田王氏当日建大型祠堂的本意是,仅为展示王氏家族在当地“人丁兴旺、生意亨通、财源茂盛、文风蔚起、建祠蓄气、以励后人”的愿景。但无论怎样解释,汪知府全不理会。王氏族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有识之士建议快请梅冈王氏兄弟帮忙,于是派坐骑飞往梅冈。天色将晚,两族兄弟合商良策,遂决定以明朝嘉靖皇帝敕封乾冈王鸣臣“黄门给谏”牌匾救驾,必然相安无事。当即前往六里外乾冈卸下该村忠爱堂“黄门给谏”牌匾装进马车,十万火急返回富田已是深夜,将“黄门给谏”挂在诚敬堂第三栋横梁。次日上午,汪知府继续督工拆祠,这时族人持笑脸相迎,巧请汪知府拆祠之前入祠看个究竟。当汪知府抬头一见明朝嘉靖皇帝手书的“黄门给谏”牌匾在顶方,且周围布满蜘蛛网,立即六神无主,连忙下跪说:“微臣罪该万死,恭请先朝皇帝谅解”。还责怪富田王氏族人怎不早通报,造成误会,当即下令民工全部撤走。至此,富田王氏诚敬堂保持后三栋至今。

通过这一变故,梅冈本仁、富田诚敬两堂兄弟更加情深似海。每年冬至,都要联合举行祭祀,两堂轮流坐庄主持。祭祀之日前,不论早到晚到,双方均以火把照明迎接,再配以乐器,以表亲热,并以200吊铜钱,互相赠存,作为传家之宝。此一风俗,沿袭到民国28年方才终止。

详细解读
2021-5-4 09:53:34 来自手机
回复 0
初空 来自: 广东
陂头的路过。巴山到梅冈蛮近。
2021-5-6 23:21:50 来自手机
回复 1 0
猪仔里0 来自: 江西
2021-5-9 14:13:50 来自手机
回复 1 0
请多关照 来自: 江西南昌
家和万事兴!
2021-5-9 20:56:05 来自手机
回复 1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声明|隐私政策|小黑屋|手机版|下载麦地网到手机|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赣ICP备07002050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admin@maidi.me  市长热线:12345

GMT+8, 2024-11-18 16:49 , Processed in 0.03476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