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西省级地方志的记载,有邹元标逼迫赣州恶霸钟员外出钱,在吉安府永丰县修建返步桥的典故。有乡亲们纷纷问我:“打不死的邹元标,割不尽的韭菜蔸,这句俗话是怎么来的?”
邹元标,字尔瞻,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士。吉水县和永丰县,在历史上是一对兄弟。吉水县和永丰县的别称,都是吉阳。秦汉时期,吉水县和永丰县都归庐陵县吉阳乡管辖。
图为有三百年历史的祖屋,拍摄于永丰县藤田镇岭南村。
邹元标是吉水县人士,跟永丰县渊源颇深。我的家乡吉安市永丰县,自古以来就不把吉水人当外人。我们永丰县流传着许多吉水县名人的传说,“打不死的邹元标,割不尽的韭菜蔸”就是其中之一。
邹元标的老师,是明朝嘉靖八年的状元罗洪先。邹元标的学生里面,有明朝崇祯十年的状元刘同升。邹元标自己也是进士,他在明朝万历五年金榜题名,当时的邹元标虚岁27岁。
图为邹元标主持修建的返步桥,有400多年的历史,拍摄于永丰县石马镇。
古代的时候,50岁金榜题名,都算是“少年进士”。邹元标27岁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少年得志。邹元标中进士的时候,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结果一不小心,当了古代版键盘侠。
万历初年,皇帝年少,张居正总揽朝局。张居正励精图治,锐意革新,使得大明朝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张居正如同商鞅、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一样,也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人物。
图为王安石雕像,拍摄于永丰县欧阳修学校。
张居正总揽朝局的时候,碰到了父亲去世。按照礼制,父母去世,儿子要守孝三年。张居正为了大明社稷,在安葬父亲之后,就出来主持朝局,结果遭到读书人的大规模抨击,史称“夺情风暴”。
邹元标是典型的读书人,读书人过于迂腐的毛病,在邹元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抨击张居正的读书人里面,数邹元标的文章写得最好。张居正不处理邹元标,就没法开展工作。
图为返步桥水库大坝,拍摄于永丰县石马镇。
于是乎,邹元标就成了那只被枪打的出头鸟。张居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找借口打了邹元标八十廷杖。邹元标挨打了还不服气,继续抨击张居正。张居正没办法,又找借口打了邹元标八十廷杖。
明朝的大臣,被廷杖打死者不计其数。邹元标两次挨打,加起来受了160廷杖,居然没有死。于是乎,我的家乡就有了“打不死的邹元标,割不尽的韭菜蔸”的传说。
传说里面,又加入了神话因素,结果是越传越邪乎。吉安的大人,经常用“打不死的邹元标,割不尽的韭菜蔸”呵斥吓唬顽童。我们小时候,经常被这句话吓得不敢胡闹。
图为石马镇的标志,拍摄于永丰县石马广场。
张居正死后,被他的学生万历皇帝清算,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过了几十年,邹元标由热血青年,变成阅历丰富的长者。这个时候的大明朝,被万历皇帝搞的是千疮百孔。
邹元标在晚年幡然醒悟,开始为张居正呼吁平反了。一个被张居正打了两次,差点被打死的人,居然替张居正说话,还因此得罪了皇帝。由此可见,张居正是多么的伟大。
我们回过头,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160廷杖打不死邹元标的话题。明朝廷杖打大臣,如果想要大臣的命,就会命令行刑的人往死里打。行刑的人没有接到往死里打的命令,就知道上峰不想要大臣的命,就会手下留情。
图为欧阳修雕像,拍摄于永丰县永叔公园。
张居正打邹元标,明显是为了吓唬读书人。张居正不想要邹元标的命,没有下达往死里打的命令,行刑的人才会手下留情。世界上没有打不死的邹元标,只有手下留情的张居正。若不是张居正手下留情,就没有后来官拜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的邹元标了。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我深以为然。
邹元标在江西地方志委员会编纂的省级地方志里面,与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等人并列吉安历史名人第一档。他的地位非常高,地位这么高的邹元标,晚年知错就改,充分体现我们吉安人敢作敢当,知错就改的性格。
本文史料来源:《明史》,《风雨张居正》,《邹元标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