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吉安,爱上麦地网!
  • 2

用火也能作画?走近乡村工匠——安福县刘继龙,领略非遗之美

 
我爱大吉安 发表于 2024-5-22 22: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12235 4
“烙画是一种什么画?一起看看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刘继龙与烙画的精彩故事。”

在安福县枫田镇,险峻美丽的笔架山令人神往。笔架山下有一间非遗烙画馆,每逢游客参观,刘继龙就会放下烙针,热情给大家讲解烙画。

何为烙画?烙画又称火笔画,起源于西汉末年,它是用烙铁代笔,高温代墨,利用碳化原理作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国传统艺术珍品。

这位近日获评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的非遗烙画传承人,如何与烙画结缘?背后还有哪些故事?

222245kn0c9kccjcok0eck.jpeg
刘继龙在工作室创作烙画。

一次巧合的传承

烙画是刘继龙家祖传的技艺,但到了刘继龙这一辈,祖传技艺却差点失传。刘继龙儿时的一次巧合才让烙画得以传承下来。

“刘永贵,你看家里都快没米下锅了,还天天捣鼓你的烙铁画。”“是你刚出生的儿子重要还是你的破画重要,孩子没奶喝都要饿瘦了。”迫于生计,刘父在刘继龙出生后选择放下祖辈相传的烙针,这烙针在柜子里一锁就是十年。

时间来到1983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还在读小学的刘继龙每次写作业之前,刘父都会在他旁边生起木炭火盆取暖。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天下午,刘继龙在火盆旁边写作业,他像往常一样用铁火钳添木炭,烧热火钳恰巧碰到火盆木架烙出了一个黑印。刘继龙仔细端详后发现烙印很像一只小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再次将火钳加热,小心翼翼地给“小狗”烙出手脚等细节,一阵焦味散去,木架上出现了一只灵动的“小狗”。

从那天开始,刘父把儿子无心之作认定为祖辈的指引,改变了本不打算让儿子学习烙画的主意,还拿出压箱十年的烙针,开始传授刘继龙烙画技艺。

“陶渊明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是宁可不睡觉也要烙画。刚学烙画时,经常一画就是一整夜,第二天白天上课就没精神。”回忆起儿时对烙画的热情,刘继龙风趣地说。

刻苦和坚持让刘继龙的烙画技艺飞速增长,在父亲的帮助下,刘继龙还开始自学美术,想通过考取大学,继续艺术深造。

高三那年,因学艺双优,刘继龙获得了保送永新师范学校的资格,面对家人的劝说和就业分配的诱惑,他不为所动,执拗地说:“想要搞好烙画就要心无旁骛,我想考的是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只有这类院校才是让我专心学习研究烙画的平台。”

然而,现实却狠狠泼了一盆冷水。刘继龙以艺术定向生报考浙江美术学院,当时分数远远超过分数线,学院招生办也多次电话核实信息,可一直到开学都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

苦等无果后,刘继龙随即通过参军入伍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可惜天不遂人愿,在湖北消防武警服役期间,每次报考都被告知当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不招收武警,让他来年再看看。三年后看不到希望的刘继龙只好选择退伍,他的求学生涯就此告一段落。

“如果能够在大学深造,之后研究创新烙画技法也不会这么艰难,技艺可能会更精进。”多年后,刘继龙回忆起这段求学无果的经历仍然心有遗憾。

640_proc.jpg
刘继龙在“乡村工匠服务团”传统工艺烙画传承活动上创作烙画。

一个大胆的想法

1995年退伍后,刘继龙并没有回到家乡,而是选择在外漂泊,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继续练习烙画,只要有闲余时间他就会去拜访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学习取经,寻求创作灵感。

这段时间,刘继龙并没有沿用传统的走兽、人物的烙画技法,而是巧妙地把现代速写等绘画技巧融入烙画之中,空巢老人、放牛娃等现代风格的烙画作品就出自这一时期,不知不觉中他的烙画技艺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此期间,刘继龙认识了很多有艺术天分但没有学习机会的人,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这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当时就是想办一个民间艺术学院,这样既可以给没有条件上大学的艺术学子一个求学平台,又可以给想从事服装、美术等方面工作的学生一个获取知识的平台,还可以在学校开设烙画课程,将烙画文化传承下去。”谈到为何办学,刘继龙这样解释道。

尽管“高中生就想开学校”“心比天高”“不切实际”等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刘继龙义无反顾。

凭借着坚持和努力,刘继龙拉来投资,于2003年9月成立东莞虎门艺术学院,并担任校长。办学第一年就有1000多名学生顺利毕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

在刘继龙的精心管理下,东莞虎门艺术学院办学质量越来越高,其中基础美术、服装设计等课程更是火爆异常。相比之下,他的烙画课程反而无人问津,10年来只有8名学员报名。

“烙画不但需要天赋,更需要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练习,有时烙好一幅画甚至要投入几个月的时间,往往作品最后还没人买,吃力不讨好。”刘继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640 (1)_proc.jpg
刘继龙烙画作品。

一个执着的“傻瓜”

甘心做“傻瓜”的人,可能做出不一样的事业。刘继龙就是有这样一股执拗劲,他在事业最高峰时选择“逆流”返乡,挑起非遗烙画传承的重担,甘愿做别人眼里的“傻瓜”。

“办学是越办越好,可烙画课没人上,自己也天天忙着经营学校,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专心作画,画技不进反退。如果还继续这样下去,祖辈传下来的烙画就要毁在我身上了。”谈到为何放弃高薪职业返乡,刘继龙如是说道。

2013年,刘继龙返乡后在吉安市人流量较大的庐陵老街租下一个门面作为自己的工作室,每天潜心“修炼”技艺,有时一个月一幅,有时三个月一幅,慢慢地他的作品挂满了整个工作室。

由于传统烙画的画面和颜色单调,刘继龙的作品经常无人问津。积蓄花完了,他就去帮别人画壁画、写大字,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他心里却感觉无比充实,一直琢磨着如何创新传统烙画。

刘继龙决定蹚出一条新路:结合现代作画艺术,烙出有色彩的烙画。

可在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烙画,有色彩的烙画更是听都没听过,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木板材质尝试了上百种,烙针火候无法掌控就通过烙画机的温度显示屏一遍遍确定温度的效果……刘继龙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没有经验自己琢磨,终于在反复实验后,创立了“填料烙色”的独特技法。

“这些并不是油画,而是彩烙,颜料是前期填埋到木板上的,然后控制烙针温度,不同的烙针勾出不同的笔法和颜色,待烙画完成了,颜色也上完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安福县枫田镇车田旅游新村的笔架山非遗烙画馆内,刘继龙热情地与游客讲解彩烙《猛虎下山》的上色技法。

因为这种新颖的烙画,刘继龙名气逐渐大增,他和烙画的故事也为更多人所知,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烙画艺术的非凡魅力。

2023年,为促进旅游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当地政府在车田旅游村笔架山下建造了一间非遗烙画馆,刘继龙也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这里,并捐出了50幅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展出。刘继龙每天在非遗烙画馆进行创作,热情地给游客讲解自己的作品,讲述我国烙画历史。

刘继龙还经常开展免费的烙画培训,对于那些有兴趣的求学者,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多人问他,不为名不为利做这些不是傻瓜吗?他总是笑着说,“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只有让更多人关注非遗烙画,这门手艺才能发扬光大,绽放光彩。”


来源:当代江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4)
江城月 来自: 中国
为江西非遗传人点赞。
2024-5-24 00:36:05 来自手机
回复 0
庐陵艺达 来自: 北京
我们学美术就知道,水彩画 水粉画  油画 国画 (工笔和写意)漆画  壁画  烙画 版画  年画
2024-5-23 16:27:57
回复 0
.湫. 来自: 江西吉安
让人想到神笔马良啊
2024-5-23 14:36:10 来自手机
回复 0
不不不不不 来自: 江西吉安
这技艺超群啊,还以为是真的老虎
2024-5-23 09:37:28 来自手机
回复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声明|隐私政策|小黑屋|手机版|下载麦地网到手机|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赣ICP备07002050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admin@maidi.me  市长热线:12345

GMT+8, 2024-11-14 13:54 , Processed in 0.03695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