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刚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摄影报道
12月31日,冬日暖阳,柴氏祠村迎来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上百爱心人士共祝邱柴氏太婆124岁生日。
邱柴氏太婆124岁生日现场
柴氏祠村,一个距离南部县城 90 公里的偏远山村,山清水秀。1901年1月1日出生的邱柴氏太婆,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见证时代的变迁。
长寿秘诀:三餐规律,爱吃猪油爱睡觉
清晨,阳光洒进房间,睡在一楼的邱柴氏太婆自个儿起了床。她熟练地自己穿上那件喜庆的蜀锦新衣,格外精神。坐在镜子前,拿起梳子,缓缓梳理那浓密的头发,黑头发竟比白发还多。梳好头,她又步履稳健地走到后院,给那群嘎嘎叫着的鹅投喂食物。
花罐镇柴氏祠村,地势平坦,被三座小山呈品字形环绕。邱柴氏太婆和60岁的孙女邱桃花就住在路边的一栋三层小楼里。“婆婆,你今天124岁了,好多人来给你过生哦!”“阎王爷把我搞忘了!”老人声音洪亮,听不大清楚,眼睛模糊,也看不清周围。
柴氏祠村寿宴
太婆的长寿和她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菜稀饭我能吃一大碗。”她一日三餐规律,每晚 8 点多睡觉,自己还能梳头、烧火、喂鹅,动作麻利手不抖,饭后还在院子里散步。
邱柴氏最爱粗茶淡饭拌猪油,年轻时每晚都要吃一大碗油拌面,放乒乓球大小的一块猪油。尽管因眼疾和耳疾,医生劝诫少吃动物脂肪,她才有所改变,但对猪油的喜爱从未消失。远嫁攀枝花的女儿每年熬猪油托人带回,村里老人也常送杀年猪的板油,让她感受到邻里的关爱。
村里盛产大米,村民多将其掺入五谷杂粮煮粥,中午煮粥时会采摘自家新鲜蔬菜用菜油炒熟,邱桃花则一直用猪油炒菜。有时邱桃花还为婆婆熬制“八宝粥”,食材丰富。
历经磨练:从不记仇,有说有笑地面对生活
邱柴氏太婆早年饱经生活的磨难。“小时候还是清朝,人们都没有饭吃,到山上找野菜回来吃,饿死了很多人,我还活着。”未出嫁时,她被称为柴会计,虽没文化却算账精准。集体生产时期,她勇挑重担,耕田翻土、挑粪垒石等男人干的重活,她从不退缩。
庆生
40 多岁时,丈夫突然离世,她坚强地独自抚养 4 个孩子。生活的艰辛未磨灭她对子女的爱,哪怕经济困难,也要让孩子节庆时有新衣穿、有白馍吃。为维持生活,她家总是全村最早亮灯、最晚熄灯。
然而,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70 多岁时,大儿子因病早逝,儿媳改嫁,只留下孙女。邱柴氏太婆再次用坚强的肩膀将孙女抚养成人。后来孙女婚姻不顺,孙女婿病故。每次遭遇不幸,她都能在短时间内放下悲痛,以笑脸迎接新生活。
“她从不抱怨,不幸降临后,沉默一段时间,又开始有说有笑地面对生活。”邱桃花说,婆婆个性很好,她善待村里每个人。有时候别人冒犯她,她笑笑就过去了,还会把冒犯她的人家的孩子请到自己家里,好吃好喝招待。
庆生
老人这张身份证是2013年办的,“当时我还说都111岁,还办啥身份证嘛。没想到,一晃又12年了,婆婆身体还是那样康健。”邱桃花介绍,5年前,婆婆生过一场大病,肚子胀,吃不下,最后还在南充治好的。“就是那年感觉快不行了,我们都买好了棺木。身体恢复后,婆婆又像往常一样,吃得、睡得、走得。”
全村同庆:村里像过年一样,祝老人长命200岁
每年太婆生日,无论家人是否张罗,村民们都会自发前来相聚,大家自带炒花生等零食,分享生活点滴。在身体灵便时,太婆会提前打扫院子、清洗茶杯、烧好茶水等待大家。这温馨和谐的场景,年复一年,成为柴氏祠村独特的风景。
太婆124岁的生日是在附近一个百年四合院进行的,志愿者将四合院布置得红彤彤的,贴上红对联,挂满红灯笼,“过年都没这么热闹哦!”村民们相互说笑。院子边有人在铁盆里点燃柴火,四周坐满人唠家常,聊新年的打算,一起回忆太婆的过往,感慨岁月变迁。
邱柴氏
“老辈子是我们村的老寿星。”89岁柴莲英说,这几年邱柴氏过生日她都要过来给她祝寿。
太婆身着新衣,精神矍铄地坐在堂屋中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后人们和志愿者爱心人士围绕老人身旁,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有亲手绘制的图画,有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
跪拜开始,邱柴氏的后人在四合院里齐齐跪下,祝老人福如东海。花罐镇党委书记冯洁上台致谢:“祝老人长命200岁!”
外孙女杨吉文当天特地从外地回来,手里捧着一碗自己擀的手工面,满怀深情地说道:“外婆,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我亲手擀的面,您尝尝!”太婆虽年事已高,听力和视力有所下降,但仍能感受到大家的关爱,不时点头表达感激。
宴会上,还有一个精美的多层生日蛋糕,蜡烛的光芒映照着太婆慈祥的脸庞,大家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邱柴氏太婆不仅是长寿的典范,更是柴氏祠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象征。村里外出务工的后生常向外地人提及太婆的年龄,分享这份家乡的荣耀。邱柴氏老人所在的南部县花罐镇有8位上百岁的老人,整个南部县接近90位百岁高龄老人。
坝坝宴开始了,南部特色的卧龙鲊、肥肠等农家菜端上来。老人坐在正席上,接受大家的祝贺,不时点头致谢。四合院里炊烟袅袅,菜香四溢。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你追我赶,欢笑声回荡在整个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