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哥种南瓜 发表于 2024-3-22 17:16 “疏就,怀之入朝,适廷杖吴中行等。元标俟杖毕,取疏授中官”(《明史》)史载邹元标在写好奏折后,入宫 ...
kenal 发表于 2024-03-22 17:58 宋以后,包括明代的皇帝基本对谏官的基本上还是没有开启杀伐之门的。 朱重八要求谏官“有过必谏”“遇事必言”,“谏而不切者非忠也,言而不直者亦非忠也” 发展到后面犯颜直谏甚至成为一种潮流,诸如杨慎、海瑞、王用汲等官员皆是如此 惹得皇帝老儿实在不爽了,去职罢官,可这些被罢免的人名声更盛。 嘉靖一朝,起初嘉靖和首辅杨廷和(祖籍吉安)以及谏官的关系挺好的 皇帝对言官的态度主要转变还是在“大议礼”事件发生后。 皇帝想认回自己亲生父母,可这个与礼法不合。这个事情最后演变成了,皇帝与文官系统之间的对立。 最后杨廷和家的大公子带着几百名官员跑左顺门跪着和皇帝对抗 (是不是想起雍正王朝电视剧里面有类似的镜头,当时唐国强说的就是前明的“朋党”,虽然电视里面的情节,其实也是映射朋党的特点) 可皇帝老头也没有直接下命令斩立决直接抓了就杀,也只是安排人逮捕仗责!几百号人,最后没扛住的死了的也就十七个官员;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直接杀和杖责挨不住死,这是有明显区别的。 所以我说不杀谏官、言官的传统还是客观存在的。 嘉靖朝皇帝与言官的关系变化反复,但总体上处于一个皇权打压言官的阶段,这个阶段,明代的言官文化明显出现了败坏,从“仗节死义”到“附庸权臣”,言官的变化与皇权膨胀和党争激化相互关联。
仓哥种南瓜 发表于 2024-03-22 17:16 “疏就,怀之入朝,适廷杖吴中行等。元标俟杖毕,取疏授中官”(《明史》)史载邹元标在写好奏折后,入宫递交,在宫门外正好亲眼目睹了吴中行等人受廷杖刑。 邹元标弹劾张居正的动机我们姑且不论,但邹元标肯定清楚自己这折子递交上去的后果,其必抱有自我牺牲的决心。而从后来张居正被清算的事情看,张居正行为有亏,也不算冤枉。 “而不杀谏官的传统让邹元标更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干这一票”,这句话就很有失公允了。 嘉靖朝在左顺门打死的谏官少吗?由此反而足显邹元标过人之勇气。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朝堂之上,伴君如伴虎,从来都是袖手旁观者易,火中取栗者难。
庐陵散人 发表于 2024-3-23 15:31 我看你倒是有点沽名钓誉,凭着一点漏洞不少的历史知识在这里混淆视听,居然说邹元标不是奉阳明心学?历史 ...
111
主题
0
粉丝
2024-11-27
2024-11-28
2024-11-26
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声明|隐私政策|小黑屋|手机版|下载麦地网到手机|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赣ICP备07002050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admin@maidi.me 市长热线:12345
GMT+8, 2024-11-28 12:28 , Processed in 0.02751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