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吉安,爱上麦地网!
  • 0

[吉安大小事] 喜报:吉安新增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一起来了解吧

生活连线 发表于 2021-6-10 18: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西吉安
3977 2
6月10日
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全国共计325项(含扩展项目140项)
我市采茶戏(吉安采茶戏)
抬阁(渼陂彩擎)、灯舞(吉水鳌鱼灯)3项入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三个项目吧

1、吉安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是广泛流行于吉安市及所属周边县、区的一种民间小戏。表演载歌载舞、语言诙谐风趣、内容丰富多彩、曲调粗犷朴实、旋律优美婉转、唱腔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是扎根吉安城乡、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瑰宝。

永丰三角班是吉安采茶戏表演的雏形,于清乾隆年间形成。是由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组成的班底,人数不多,有“七紧、八宽、九轻松”之说,适合在农村演出,后来,吸收、融合了宜黄戏和花鼓戏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了演出班底规模更大,有如大戏班半个班底的采茶戏班社“半班”,并逐渐向吉水县、吉安县、新干县、泰和县、万安县以及区的乐安、宁都、古城,于都等地发展,曲调丰富到110余种,曲牌发展到五十余种,民间采茶戏班250余个。

微信图片_20210610185101.jpg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剧目
吉安现代采茶戏《远山》

吉安采茶戏表演最具特色的有矮子步、拐子步、裙子功、扇子功等。矮子步:分高、中、矮三种桩步。高桩步,上身端直,肩膀稍摆动,双膝微蹲至140度至160度之间,双足用前脚板落地,足跟悬空,臀部自然摇摆,辐度不大,举步均匀向前。中桩步,在高桩步的基础上,双膝下蹲到100度至120度之间,因此臀部的摆动幅度更大些,双肩的摆动幅度也相应加大。矮桩步,双膝下蹲到60度左右,走台步时用脚尖点地,否则就会向后仰翻,臀部、肩部的摆动相应加大。拐子步:是丑行表演特色台步之一,右足微曲,足尖点地,左脚僵直不曲,行走时脚板全落地,走台步时自然形成一拐一拐的形态。整个表演要求驼背,曲足,瘫手(左手)、歪嘴,丑态可掬。裙子功:是丑行表演特色台步之一,行走时上身端直,双脚足板全部落地,左右臀部一先一后有节奏地微微向后掀动,腹部随着一张一缩,系在腰上的裙子也自然地、有节奏地掀动,这种功夫叫“裙子功”。扇子功:丑、旦用折扇作道具,耍出各种花样,有起绸扇花,小脚步扇花,对持扇花,收调扇花,单台戏吊扇花,单台戏起调扇花,高桩扇花,矮桩扇花,收桩扇花,反持扇花等。

微信图片_20210610185104.jpg
《热血山哈》剧照

吉安采茶戏传统音乐的特点是一戏一曲,曲名即戏名,如《毛朋记》《别店》《秧麦》等。如有两个以上的曲调,则分上下调,如《劝夫上调》《劝夫下调》,曲调呈方块体,上下对称的结构,唱腔中运用了真假嗓结合的唱法,充分体现了三角班的音乐特色。

微信图片_20210610185106.jpg
传统半班采茶戏《补背褡》

吉安采茶戏的传统老剧目大都是反映农村的生产劳动、生活情趣、商贸经营、男女恋情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健康、幽默风趣,富有乡土味、人情味。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色剧社演出了《父与子》《大放马》《工农兵团结》《慰劳红军家属》《志愿当红军》《欢送哥哥上前方》等剧目,鼓舞了红军士气,振奋了革命精神。

微信图片_20210610185108.png
五个一工程奖作品《乡里法官》

改革开放以来,吉安采茶戏精品迭出。1999年创作演出的《远山》、2002年创作演出的《乡里法官》先后获得中宣部第八届、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型采茶畲歌剧《热血山哈》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中获得剧目特别奖,代表江西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剧目银奖。大型吉安采茶歌舞剧《杜鹃花开的地方》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省委宣传部优秀舞台剧目资助项目、省文化厅繁荣工程资助项目,获得江西省委宣传部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采茶小戏《悬崖上的映山红》荣获第七届江西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最近几年创作的《井台》《半边门》《半边锣》《雷雨过后》《苟生办酒》《生日大礼》《寻牛记》等20多部现代采茶小戏也相继参加省里汇演,既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吉水鳌鱼灯

微信图片_20210610185110.png

鳌鱼灯原属宫廷灯彩,民间罕见,仅在吉水县盘谷镇盘谷村(李邦华故里)流传。表演形式多样,花节繁多,别具一格,尤其是其中的鳌步有鲜明的宫廷灯彩特征,表现出华贵高雅的气势。

相传鳌鱼灯是1628年明代崇祯皇帝赐给兵部尚书李邦华亲属回乡玩赏的灯彩之一。当初皇帝所赐的全套灯彩分为“座灯”“行灯”两大类,统称为“鳌山灯”。鳌鱼灯为“行灯”之一种。因全套鳌山灯耗资太大,多年后陆续失传,仅鳌鱼灯得以保留,代代相传,至今已传17代。

鳌鱼灯由麒麟、鳌鱼、狮子、黄龙四品灯彩组成,每品各两节,共八节,分别以淡蓝、粉红、橙黄彩布联结起来。表演花节有团龙、会圈、跳四门、跳三字、举龙、打龙、步桩、传龙等,需8个青壮年,两人一组,由鳌头师傅带领四品灯群起,按照踩四门、打龙、织壁、步桩、跳龙门的程式完成整套动作。表演时麟与鳌结对,狮与龙成双,追逐嬉戏,各自翻滚,谓之“打龙”,打龙时配打击乐和唢呐伴奏。要求演员动作鳌要溜,优美圆滑,似鲤鱼戏水;狮要踊,跳跃扑腾,如猛虎下山;龙要卷,扭搅旋转,似彩绸飞舞。

盘谷村有句俗语说:“看了谷村灯,连夜出生庚(嫁女订婚的生辰八字)。”每年春节,村民们都会张罗着打鳌鱼灯,此项习俗在当地从春节一直闹到元宵,传说在清代中期,此灯最盛行,盘谷村18族的48个支房,每房至少有一起,最多时玩到100多起。

3、青原渼陂彩擎

渼陂彩擎活动是青原区的代表性民俗活动之一,历史悠久,活动仪程复杂,民俗内涵丰富。

微信图片_20210610185112.png

明清时期,渼陂彩擎活动便由家盈万金的渼陂梁氏人倡导兴起。早期的渼陂彩擎是一种结构简单,由一个高约3米的木架,绑坐在辇架上的小孩人数为3人,由4个壮汉扛抬并控制辇的平衡与转向而巡游展示表演。后由梁氏族人进行改装,升高到4米,制作工艺也相应复杂,柱壁上刻写有“忠、孝”等字,高高的辇架上用靠垫类物体绑坐7或8个小孩,抬辇的多达十余人。辇架由专人控制转向和平衡,在水平面的道具上按顺时针旋转,旋转过程中伴有形式多样的表演,装扮成《西游记》《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戏曲人物,表演过程惟妙惟肖。

微信图片_20210610185115.png

每年上元宵节(正月十五)、下元宵节(正月三十)、农历二月初一、八月十五,渼陂村都会举行彩擎民俗活动。活动由当任族长牵头,各堂分工负责。道具、服装、乐器等由各堂准备与保管。装彩擎前先从梁氏宗祠“永慕堂”里请出大神,由若干名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洗浴后盛装跪拜,然后才能完成装辇的工作。出游时有彩旗、万民伞等开路,配民间吹打乐穿街过巷,场面壮观。


来源:文旅吉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yu223 来自: 江西
2021-6-10 22:17:07 来自手机
回复 0
spring010 来自: 江西
记得小时候大人带着去看过采茶戏。
2021-6-11 15:15:48 来自手机
回复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声明|隐私政策|小黑屋|手机版|下载麦地网到手机|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赣ICP备07002050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admin@maidi.me  市长热线:12345

GMT+8, 2024-11-18 10:55 , Processed in 0.02402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