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亲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亲情的缺失,是现代社会最尖锐的讽刺。图源:Jan Kroon
小时候,家里总是热闹的。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围着炕头吃饭,那时候觉得亲情特别温暖。
可现在呢?家里团圆的饭桌上少了很多人,表哥表姐去哪儿了?父母说,他们“忙”。忙到什么程度呢?忙到连家都回不了。
我们拥有一切,却又一无所有。
一。
亲情是现代社会的牺牲品
90年代,院子里的小孩还穿着开裆裤满地跑,邻里之间像一家人一样,谁家孩子哭了都有人抱。那时候,家不只是四面墙,还是整个社区的温度。
亲戚呢?串门是常事,隔三差五带点小零食来坐坐,亲情的连接是真切的、看得见的。
现在呢?住在商品房里,连隔壁邻居都认不全,更别说亲戚了。大家各忙各的,偶尔打个电话都是走形式。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都在被生活推着跑。从村子到城镇,从县城到大城市,大家都在“追更好的生活”。
追着追着,亲情也就追丢了。
二。
贫富差距,让亲情变得“廉价”
有人说,亲情是无价的,但在现实面前,亲情往往比不过房贷和KPI。
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特别讨厌过年回老家。为什么?因为每次都要接受一场“年终审判”。
工作怎么样?年薪多少?买房没?生娃了没?大家见面不是为了拉近关系,而是为了“对比战绩”。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亲情里渐渐多了算计和攀比,少了真诚和关心。
贫富差距拉开的,不只是钱,还有人心。
有人发家致富了,觉得老家的亲戚是“累赘”,能不联系就不联系;有人混得不好,怕别人笑话,索性也不回家了。
三。
两代人之间,谁也没说出心里话
更让人无奈的是,代际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年轻人嫌老一辈思想落后,老一辈觉得年轻人冷漠自私。
大家心里有话,却不愿说出口。
有一次,我妈和我聊了一句特别戳心的话:“小时候你和你堂姐天天腻在一起,现在她连个电话都不打,我是要主动找她吗?”
我听了愣住了,忽然觉得好像真的变成了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可是说实话,我们真的有力气去维系这些关系吗?每天上班累得只想躺平,亲戚这种“可有可无”的联系,自然被排到了最低优先级。
其实,谁都不是故意不联系。只是大家都在忙,都在顾自己。可忙到最后,你会发现,当你真正需要一个亲人陪伴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在了。
四。
亲情,是生活里最后的底牌
人到中年你会明白,亲情真的不能断。朋友再多,终究是外人;爱人再亲,也有可能离开。
唯有亲情,是你生命里最牢固的底牌。
我之前听过一句特别扎心的话:“人到老了,剩下的只有亲人。”可是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就把亲情看轻了,老了还能剩下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是所有人都懂的道理,可真正做到的有几个?生活再忙,别忘了打个电话;工作再累,抽空回趟家。
那些留在家里的灯,也许并不会永远等你。
祝好。 经济与感情的较量。在经济的冲击下,感情越来越变得那么淡泊。 有钱有权的人家络绎不绝 计划生育,反人类、灭人性、断子绝孙的工程搞了几十年,好多舅舅、姑姑、哥哥、弟弟……都没了,哪来的亲戚亲情? 因为现在的规矩太多了 没办法越来越冷了 现在走亲戚没以前那么热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