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哥种南瓜 发表于 2023-08-10 07:24 朋友,您好!我没看片子,但我猜,会不会是因为编剧看中了高适这个人一生经历比较丰富的原因? 高适一生游历四方,和李白、杜甫、王昌龄、王之涣、张旭这些文化名流都有交往,年轻时北上幽蓟,颇有侠客之风,入仕后又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永王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用他把这些人物和故事串起来,估计编剧也是很动了一番脑筋。
lovelyrita 发表于 2023-08-10 09:58 可能有这方面考虑,我比较奇怪的是,盛唐的一流二流诗人中,高适是唯一一个以显达而善终的诗人,完全代表不了绝大部分诗人坎坷的际遇和盛唐气象,这些人的经历也造就了很多国家不幸,诗家幸的经典篇章。从高适边塞建功封侯的成功视角看待李白等人,总觉得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仓哥种南瓜 发表于 2023-08-11 08:57 听您一分析,确有种令人错愕的感觉。 李白晚年的悲剧,个人浅见,除了“安史之乱”的影响,以及他性格和家庭背景等原因,可能也和其他大志难筹的盛唐诗人一样,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唐代近乎“残酷”的科举制度的影响。 唐代282年,共开科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唐朝平均每年取士仅23人左右。而且唐代后期,因为科举报名人数的不断增多,录取人数也相应增多,唐代科举前期录取名额比平均数还少。这也是导致唐代众多诗人屡试不第悲剧的根本原因。对比宋代共取进士3.9万名,明代录取进士2.5万名。可见唐代科举之难,与历代相比都不遑多让。 而李白更因其出身的缘故,甚至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如果李白能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就不会冒险去走永王幕僚的捷径,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 高适能成为唐代唯一封侯的诗人,除了他个人的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谨慎务实的处事风格,我想他渤海高氏的显贵出身,以及祖父高侃的军功名望,应该对他的仕途多少有所帮助吧?即便是这样,高适也只是46岁才经人推荐中“有道科”入仕,他去长安应试,一样的名落孙山。
111
主题
0
粉丝
2024-11-15
2024-11-16
2024-11-14
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声明|隐私政策|小黑屋|手机版|下载麦地网到手机|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赣ICP备07002050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admin@maidi.me 市长热线:12345
GMT+8, 2024-11-17 03:23 , Processed in 0.02486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